中國1/6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圓明園、故宮、北海、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
“樣式雷”到底長什么樣?
故宮寶物千千萬萬
憑什么“樣式雷”能被選中呢?
帶著一連串的問題
小編馬上就來揭曉“樣式雷”的神秘面紗
從事建筑施工的人都知道,圖紙設計是施工的第一步,隨著BIM技術的發展,許多的施工企業和單位都會優先進行模型構建,再進行后續工作,這樣得出的工程數據更加準確,施工效率也更高效,而且相對于圖紙而言三維模型更加生動形象。
傳世的“樣式雷”圖檔包括圖樣和燙樣兩部分,燙樣也就是建筑模型。
在設計方案完成后,師傅會制作一個縮小的等比例小樣,這個小樣不僅能夠看到建筑物的外部形狀,還可以打開房頂,看到里面的梁架結構、彩畫式樣,黃色標簽上注明了建筑的名稱、各個部位的尺寸以及施工方法的說明,無一不記述得詳細清楚。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要驚呼
古人的智慧真是666!
從“樣式雷”燙樣到BIM模型,
這不就是進化的建筑三維模型嗎?
200年前有雷家族,200年后有BIM建模技術??!
“樣式雷”制作燙樣時,不僅用料精細,制作過程十分嚴謹,經過鋸截、培塑、裱糊、瀝粉、彩畫多個步驟。
建筑的每個部分都可以自由拆卸、組裝,結構之間互不影響,各個建筑細節有所聯系又各自獨立,屋瓦、廊柱、門窗甚至內部陳設的桌椅、幾案、床榻等每一個小部件都是活動的,每一塊小板子都能移動,從里到外將建筑結構和形態表現得十分明確,一目了然。
這里不得不敬佩古人堅韌的工匠精神!
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圓明園就修了“樣式雷”祖輩幾代人,150多年!
西北是山脈,東南是水流,簡直就是中國地勢起伏的縮小版啊。
從“樣式雷”燙樣到BIM模型,建筑三維模型的進化跨越了200多年的時間,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BIM技術的應用省去了燙樣繁復的流程步驟,“樣式雷”燙樣解決了建筑師與皇帝之間的溝通障礙,BIM技術同樣解決了施工過程中流程復雜,數據不準確,效率低下等問題!
為了讓大家對BIM技術有更直觀的認識
今天小編會以3款品茗系列軟件為例,
從建模、看模的角度出發進行功能詮釋!
01 品茗三維施工策劃軟件
三維施工策劃軟件可將傳統的二維平面布置圖快速轉化為三維平面布置圖,同時可直接生成施工模擬動畫。
常用于進場施工(土方開挖)、地下室結構(土方+結構)、地上結構(結構+裝修)、裝修階段等多階段的轉換。


02 品茗Hibim軟件
品茗Hibim軟件主要用于優化Revit建模方式,實現高效土建建模、機電建模、圖紙轉化、施工深化、土建安裝算量的功能,通過智能化設計,提高工程效率!

傳統Revit軟件內包含碰撞檢測,但該碰撞檢測每一次運行都必須對整個模型進行完整檢測,對建模硬件要求提高的同時,做了不少重復工作。HiBIM對碰撞檢測功能進行了優化,針對不同樓層、不同分部工程都可以進行局部檢測。
品茗CCBIM是集BIM看模、CAD看圖、文件管理于一體的軟件,兼容市面上不同的文件格式,與BIM專業軟件無縫對接,無需安裝其他軟件即可實現全員查看專業模型!并且支持手機輕量化瀏覽與分享!


從200年前的“樣式雷”燙樣
到如今在各種軟件中旋轉的BIM模型
科技不斷進步
進化的模型也在不斷優化
與雷家族相比我們有了更便捷的軟件工具
無需復雜的工藝就可以輕松建模、看模
雖然“樣式雷”燙樣已經離我們遠去
但是
建筑匠人精神依然需要繼續傳承與發揚!